人生耐贫贱易,耐富贵难
-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,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。
鲁迅
- 明智之人愿看到人们需要他,而不是感谢他。让人们停留在希望的门槛是高明的,而信任他们的感激却是粗俗的。希望具有好的记忆力,感激却具有坏的记忆力。从依赖中所得到的要比从礼貌中所得到的要多得多。喝足水的人会弃井而去,被吮吸过的橘子会从金色大盘子落到废物篓中。依赖消失之时,美好的行为和尊敬亦随之逝。应该引以为戒的教训:使希望存续而不是使希得以完全满足。
葛拉西安
- 道同方获其利,道异惟受其害。奸有益,人皆可为奸;忠致祸,人难为忠。奸众而忠寡,世之实也;言忠而恶奸,世之表也。
长短经
- 父母恩深终有别,夫妻义重也分离。人生似鸟同林宿,大难来时各自飞。
增广贤文
- 人生耐贫贱易,耐富贵难;安勤苦易,安闲散难;忍疼易,忍痒难;能耐富贵、安闲散、忍痒者,必有道之士也。
东坡志林
言则慈俭,行乃贪残
人须在事上磨
问:“静时亦觉意思好,才遇事便不同,如何?”
先生曰:“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。如此临事,便要倾倒。人须在事上磨,方能立得住;方能静亦定、动亦定。”王阳明·传习录上
又问:“静坐用功,颇觉此心收敛,遇事又断了。旋起个念头,去事上省察。事过又寻旧功,还觉有内外,打不作一片。”
先生曰:“此格物之说未透。心何尝有内外?即如惟濬1,今在此讲论,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?这听讲说时专敬,即是那静坐时心,功夫一贯,何须更起念头,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,乃有益。若只好静,遇事便乱,终无长进。那静时功夫,亦差似收敛,而实放溺也。”后在洪都,复与于中、国裳论内外之说。渠皆云:“物自有内外,但要内外并着功夫,不可有间耳!”以质先生,曰:“功夫不离本体,本体原无内外。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,失其本体了。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,乃是本体功夫。”是日俱有省。王阳明·传习录下
- 陈九川(1494~1562),字惟濬,初号竹亭,后改号明水,江西临川人,祖籍安徽宁国,王守仁的学生,明朝正德九年(1514)进士,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。 ↩
利可共而不可独
御之不善,骥不自千里也
- 是以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老子
- 视卒如婴儿,故可与之赴深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
孙子兵法·地形篇
- 起之为将,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。卧不设席,行不骑乘,亲裹赢粮,与士卒分劳苦。卒有病疽者,起为吮之。卒母闻而哭之。人曰:“子卒也,而将军自吮其疽,何哭为?”母曰:“非然也。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于敌。吴公今又吮其子,妾不知其死所矣,是以哭之。”
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
- 御之不善,骥不自千里也。
吕氏春秋·孝行览